身为一个深爱吃面的美食编辑部,我们一直有一个心愿:写一份上海年度面馆榜单!🍜
于是勤勤恳恳花了一年时间,跑遍上海的八大区,吃完了100+家精挑细选出的好面馆,又花了两个月,把最爱的几十家再集中复测一遍。嗯,不要问胖了多少!
即便功课做得再足,还是觉得这榜单太难抉择了:
上海好吃的面太多,每个区都有引以为傲的本帮面馆,谁也不服谁;外地面馆也是百花齐放,手心手背都是肉。
最后结合口味、性价比,我们选出了心目中上海最值得吃的24家代表面馆👇
第一梯队选手:每区最有实力的老店,浇头能打,调味老道,同时面条也出色,有筋骨;多年如一日的好吃。
第二梯队选手:整体好吃程度不如第一梯队惊艳,但出品过关,有非常拿手的单品值得特地打卡。
地方特色面专区:有一碗风格独特,让人记忆犹新的地方特色面,能让在外沪漂落泪的地道好味。
全文无广,全都是我们一碗碗吃出来的真爱面馆。
面馆都是自己经营的蝇头小店,人多出品难免不稳定。强烈建议大家错峰出行。
第一梯队
6家全能选手
吃到本帮面的精髓
每个社区应该都有这样温馨的小面馆:味道像是家里烧出来的朴素好吃,便宜又实惠。但只有阿伟,家常之上还有惊艳。老式的电饭锅里煨着水笋烧肉、红烧牛腩、狮子头、大肉......仿佛小时候放学一进家门,外婆就端着锅风风火火从厨房出来,肉香扑你一脸。每次一定要吃的:水笋烧肉面。酱油香醇厚深邃,而且是托乡下亲戚买的雷笋干,又糯又嫩,没有老茎,并且每次都是入味的。我一般会让浇头分开放,因为实在不忍心破坏这碗光面自带的温柔:订制的细面很能挂味,所以汤底只加一勺秘制酱油,就很鲜灵灵。细面一吃,就知道不是菜场的大通货——上海面条偏软(除了逸桂禾与老地方面馆),阿伟的面也不硬,但不会一咬就断,有种神奇的“柔韧性”,在齿间辗转回弹。而且久泡不涨不烂。吃到剩下一半,我就直接用盛水笋烧肉的小碗蘸着吃,保证每根面条都裹上红烧汤汁,以及汤汁里最精华的猪油!回家必吃二:糟肉面——上海独一份的糟肉,也是阿伟的灵魂所在。寻常熟食店只用宝鼎天鱼那种几块钱一袋的糟卤汁,而老板娘还放了从绍兴老家黄酒厂挖来的酒粕,湿糟干糟混合,浸泡过夜入味,味道更浓更妙。每次都要加的百叶结,经典本帮甜口,但甜得很有分寸感,多一分则齁,少一分则不够快乐。“百叶结啊,这些豆制品就是要甜咪咪的才好吃嘛!”——老板娘最喜欢这样念叨。看得出来,老板娘是一把年纪还喜欢琢磨吃的阿婆,连剁椒都是自己腌的(总是很快见底),店里光辣椒酱就有两种:街坊都知道她的狮子头好吃:一点淀粉不掺,成型全靠蛋液,炸过后再慢慢煨入味。有的爷叔每次打包10个起。“这狮子头跟我妈做得基本一模一样了。”这话从一个年过半百的爷叔口中说出,让人切身感觉到,一家用心的社区小面馆,蕴含的温度和力量。徐汇区:嘉善路
一碗葱油面打遍天下无敌手
店名:小陶面馆
嘉善路上的小陶一直很火,店里总是高挂着“必吃榜”。我们吃了几年,还是得承认,小陶的好无可替代。
毕竟,能用一碗葱油拌面就迷人心智的面馆,真的有点东西。
它让你永远都想不通:为什么葱油的葱总是那么酥脆?不论早上8点还是下午1点。
伴随着清脆的一声“咔呲”(而不是瘪瘪的一声“puqi”——那是炸过头炸太软的声音),香气就迸发在牙齿缝间。勾人魂魄的香,必须每个月要来体验一次。
小陶的葱油拌面,是扎扎实实的葱香,不像很多店只有酱油味。而且酱油量把握得准,刚好拌匀,但又不至稀释了葱香和面的碱香,吃口干爽。
确实把葱油拌面这门艺术研究透了。
浇头都是提前烧好,所以几乎不用等,刚坐下面就热乎着端上来。
滚遍菜单,仍然最爱鳝背。很有实力的一道冷浇:一股甜咪咪的酒香让人眼前一亮,炒进了洋葱的甜味,一点黑胡椒辛香,比常规红烧有滋有味许多。
就是这样宽宽厚厚的鳝背,吃起来才满足呀!
本帮面的鳝鱼浇头大多热炒,冷浇就容易腥,比如黄浦阿平、虹口阿峰的鳝丝冷浇,红烧底味不错,但多少带点腥气,口感也略微偏老。
若吃汤面,我一定会加辣肉。咸香够,不至寡淡,而且不全是瘦肉糜,恰恰好浮一片红油,挑起面来就能带上油香。
加份虾仁,分量相当实在,怎么捞也捞不完。吃得出来新鲜,蛋清腌过,更加爽弹。
大鸽:“这家店最绝的一点是,做到这个年头了,桌子居然一点也不粘!清清爽爽。”
虹口区:武进路×乍浦路口
满满镬气的现炒浇头,还有隐藏菜单
店名:富祥面馆
“想吃现炒浇头面,去哪?”
每次被这么问,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选项,总是四川北路地铁口的富祥。
开店28年屹立不倒,炒功确实了得!
最难炒的内脏,每样食材口感都到位:腰花总是那么嫩,猪肝总是那么弹,有干爽的镬气(因为勾芡不会太厚)。
肚片总是用心片得很薄,炒得清清爽爽,薄盐提鲜就够。
吃过很多店的肚片/肚丝,老到嚼不动!!
论内脏炒浇,市区的心乐面馆、明呈黄鱼面馆实力也很强(明呈的猪肝巨弹),但这两家偏贵,用的面条也一般。而富祥胜在性价比,面也更讲究:
不是普通圆面,而是微宽的碱香扁面,汤面拌面都有咬劲。(黄浦区的麦子香面馆也有这种宽面,大家亲切地叫它:小宽~)
除了现炒浇头,他们家另一半江山,是整整一面墙的预制浇头,品类特别全。
黄酱不是酱,就是腐皮包肉,最好吃的永远是浸透肉汁和卤汤的那层腐皮。有个复旦的朋友,大学在这吃了四年,每次必点最宝藏的肉皮,菜单上没写,是红烧肉浇头的附属品,眼尖的熟客绝不会错过。他们家中午还做客饭,所以有很多小菜。若是几个朋友一起,我们还会加一份干煎黄鱼/带鱼,没裹面粉照样酥脆,能把整个鱼头都咔呲咔呲吃完的酥脆!要说缺点,就是店面太小生意太好,堂食就几张桌子!还有很多客饭、外卖打包,高峰期忙到要原地起飞。建议11点前去,出品会更稳,东西也最全。阿皮:“杨浦人想把富祥比作杨浦之光,但仔细看了下地图,人家在虹口杨浦交界,被划给虹口了!”很多面馆都只开到下午,连晚市都不做。但这一家,你喝酒蹦迪high到凌晨三点,它依旧还开着门,是照亮所有深夜打工人胃口的一盏明灯。随时能进去嗦一口热乎乎的猪油汤面,盛在有豁口的搪瓷碗里。这家面挺有趣的:浇头品种跟本帮面都差不多,但老板是四川人,调味路数比本帮馆子更强势重口,但重在点上,也不偏甜。辣酱和辣肉辣得很理直气壮,辣椒面+豆瓣酱的香气拉满,肉丁没用生粉裹浆,依旧做到嫩而不柴,可见虽是小店,食材一点不马虎。细节处调味也是讲究的:像油面筋塞肉,很多店一整个吃完会腻,但他们家加进小葱,清新了不少——讲真,这种细节写出来都觉得微不足道啊,可就是喜欢它的理由。但一家面馆是否值得,其实也就是由无数这样的细节体验组成吧。难怪不管多晚,店里永远有打工人在吃面:有建筑工地的,有外卖小哥,有跑物流快递的,有刚打扫完地铁的。山羊:“它有点像柏油马路高架下的一片飞地,在深夜,栖息了这座城市背后的人。”这家面馆缺点有很多,排队久、上菜慢、老板娘还经常给臭脸......但老实讲,跟它的好吃程度比起来,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。:)怎么那么会炒菜呢!你甚至能在菜单上看到潮州酸菜炒肉(好吃),镬气一点不输富祥,菜色搭配也有趣,从清爽到麻辣多种风格都能驾驭,颠覆你对本帮面浓油赤酱的印象。青咸菜发酵较浅,还带着清新的菜香,冬笋正是嫩的时候,切成细段和咸菜一起炒,鲜中带脆。
温岭特色的芹菜香干目鱼,同样清淡爽利:芹菜脆、香干韧,目鱼弹,用淡盐调味,三种味道,三种质地,是鲜美的三重奏......炒鸡胗最见功夫。鸡胗哪没有呢?但是这么脆生生的鸡胗,方圆五里地都难找。青椒也是刚刚好断生的鲜辣。
重口浇头也是好吃——代表是鱼香肉丝,没有川菜正统的鱼香味,但就是好。
直爽的麻辣,带着辣子强势的香气,以及解辣的微甜,愿称之为“老地方甜辣肉丝”,拌面一绝。被一位很会吃的博主,安利了一个宝藏CP:麻酱拌面+鱼香肉丝。坚果香+辣椒子香,香得劈里啪啦,酣畅淋漓。再塞块他们家午市限定的炸猪排,肉质饱满紧实,难得的是,多汁不干柴;外壳酥脆,没什么面粉感,肉香油香浸入辣酱油,就是地道本帮味。
但店里只有一瓶辣酱油,只有老板娘有权倒它,而且每次只给倒一点,每次都想大声说:请给我多倒一点!!
闽儿:“在老地方点单,多犹豫一秒可能就要晚10分钟吃到——当老板娘望向你时,一定迅速准确地报上【xx浇头+ 汤/拌 +面硬/软(默认硬)+ 加份毛菜 荷包蛋 炸猪排】,记住,要眼疾,嘴快。”毕竟,能把一块配面的红烧肉烧到不输某些有名私房菜的水平——不是每家老面馆都有这种态度和实力。教科书一般的红烧肉:真正做到“甜上口、咸收口”,非常平衡。瘦肉弹而不柴,可见炖够了时间,肉也选的好。爆鱼谁家没有呢?做到完美的很少:要么表皮不够酥脆,要么里面不够入味,要么肉质偏老。但上述问题,在琪琪这里都被解决了。竟然还能选部位:鱼头/鱼身/鱼尾!(鱼尾爱好者兴奋了)每寸表皮都很酥,咀嚼时会渗出微甜的汁水。青鱼的品质也一直保持得不错,肉质紧实,纤维不粗。
幸福的是,等你慢条斯理吃完肉啃完鱼骨,面条也不会泡软,只会更加入味。他们家点单也挺有意思,不在柜台点,就一个取面窗口,阿姨会提前问后面队伍要汤要拌,排到你再选浇头付钱。
这不,早上八九点就人头济济了,大家会从队伍里探出头来,伸长脖子:让我看看,今天吃什么!这是属于北宝兴路的早晨。仍然觉得这里是闸北——是“新静安”三个字所无法描述的烟火气。一片吃心:“老板娘速算能力惊人,食客话音刚落,她就报出了价钱,分文不差,不容置疑。”第二梯队
8家精而专的优秀本帮面
在上海说到大肠面,最最出名一定是复兴中路。坦白说,他家大肠水平是不差的,但!真的有比它更好吃的选择,而且不用排队。比如自然博物馆附近的三玛璐面馆。是不是有点耳熟?没错,就是那家25年历史的三玛璐酒楼开的面馆。他们家大肠,别说在上海名列前茅,甚至能媲美川渝一些巷子里的神仙卤肥肠。口感弹嫩有劲就不说了,他们家特别在有自己的秘制老卤,叠加了一重肉味鲜香,浓墨重彩,在口腔里如浪花般此起彼伏。再嗦口挂满肉香的面,美美的工作日午餐。够香,所以即使留了部分肠壁油花,也丝毫没有吃内脏的沉腻感。
另一家大肠,远在宝山,7号线大华三路地铁站附近,但为了这口肥嘟嘟的圈子,我愿意穿越大半个城市去朝圣.......是的,这家选的是圈子:一条大肠最精华的肠头部位,口感是double的肥厚和满足。很少面馆会用这个部位,因为很难炖软入味。但这一块烧得太标致了!软软糯糯,又保有弹性,肉汁biubiu迸出,每一下咀嚼都是舌齿的高级享受。这家叫阿五面馆,真正扫地僧一般的苍蝇小馆,开在菜场对面,但调味上积年累月的成熟风韵,不输很多名面馆。唯一缺点是,细面缺了点筋度。它是那种,上海爷叔会带着玩得好的爷叔一大早来吃的可爱小店。最初还是被一个蹦迪的吃货安利的,因为这家店4点半就开门了!即便是身边不喜欢这家店的朋友,也会咬咬牙承认,这是他们吃过最弹牙的细面。 业内人都知道,这家老店的秘诀就是上世纪收了台轧面机,轧出来的面皮尤其紧实,加上有老师傅把控水、面粉和碱的配比,上筋力道恰到好处。煮完还要过道冷水,弹韧爽口。不加浇头,全靠汤底,熬汤是舍得下本的:一锅素高汤,一锅荤高汤,佐以特调酱油,交织出丰富多层的底色,再加上最灵魂两笔:小葱,猪油。之前还收过服务费(不过现在不收了),一碗清汤面20块钱确实性价比不高,但由于始终找不到能够替代这碗阳春面的存在,也就心甘情愿了......有人说它贵,但同样都是吃汤底的越南河粉,一碗可起码要40多块呢。有个朋友不吃猪肉,每次只点鳝丝面,几乎吃遍了全上海的鳝丝……在她眼里,最好吃的鳝丝浇头,藏在以辣肉和大排出名的冯爸面馆。因为一般鳝丝只做到嫩,而冯爸真正做到弹+爽滑:这要求鳝丝提前滑一遍油,而且油温很讲究,不能过高or过低,才能让表面滑溜溜,再炒时可以更快熟透。他们家鳝丝酒香味也会更浓:同时放黄酒和白酒,既有花雕的甜香,又有白酒的浓烈清香扑面而来,好不上头~给自己加餐的时候,会忍不住再点一份出名的干贝辣肉,依然香。这可是个功夫浇头,上海面馆里可能独此一家。拍完照迫不及待咬一口!这脆鳝,其实是一些很老的本帮馆子才会做的冷盘,起源是无锡帮的梁溪脆鳝,又甜又脆特别下酒。但梁溪脆鳝使用尾指粗的小鳝鱼,从外酥到里,而这家用的是肥厚的大鳝鱼,炸之后外表酥硬,但里面依旧鲜嫩,肉感十足。别看浇头和面分开,面汤里加了卤汁,一点不寡淡,若把脆鳝在汤里泡一下,还能让面条沾染上诱人的油香。虽然一份要54元,但能在面馆里吃到这样的传统功夫菜(鳝鱼量也不少),确实挺值得的。开了7年的长顺面馆,在杨浦名气不小,看看这菜单:多有想法的老板,光拌面就能琢磨出5种,表达欲很旺盛嘛!老板很喜欢在拌面酱上下功夫,冰箱里就能看到各种瓶瓶罐罐,而且很幽默:藤椒拌面不见藤椒,麻辣拌面也不见辣椒,但都味如其名,该麻则麻,该辣则辣,一点不欺骗感情。最喜欢的是咸蛋黄拌面。吃完忍不住钻进后厨看他用什么咸蛋黄酱,结果被怼回来:“你上网买这牌子也没用,晓得伐,我配方里可不止这一种酱!”确实难以描述:有种奶香和麻酱香,揉进咸蛋黄略带发酵感的咸鲜,迸发出一种介于沙茶酱和海鲜酱之间的独特风韵。当然,如果你觉得拌面单调,也可以加份炒浇:鳝丝、大肠都不出错,还有一份厚实的虾籽蹄筋,比一些苏式私房面还做得好,很多熟客都会点。
最合适来吃这家店的时间段是11:00-11:45之间,因为11点之后才有现炒浇头,11点半之后涌入大波打工人,不一定有位子啦!上海几乎每家本帮面都有的辣肉,出品基本大同小异。我们觉得最值得专门前往的,还是沪西老弄堂和220。辣肉面分肉丁派和肉糜派,沪西老弄堂的肉丁最优秀:选的腿肉紧实有劲,甜辣入味。很多肉丁裹生粉后,粉感盖过肉感,但沪西,连这层粉壳都是香的!因为烧之前会先过一遍油,炸到微焦——你懂的,碳水只要跟油脂结合,永远的快乐公式。沪西的辣肉是肉丁+肉糜双拼的,这很好。但论肉糜,220着实更香一筹。它调味很有个性:上海辣肉一般不辣,而220辣得独树一帜,郫县豆瓣那种隐忍但有后劲的辣,还有种辣椒发酵出的茄类果甜。饱满的甜辣风情,裹上浑圆的粗面,像是四川×上海生出的混血儿。成都籍朋友吃一回就爱了,一周连去吃了三天才过瘾.......记得加一个半溏心的荷包蛋,戳开,流出来,拌进面里,更香。上海好吃的地方特色面
我们最喜欢这10家
每次写面馆,后台总有朋友问:上海有没有好吃的海鲜面?迅速在脑海中搜索一下历史:海鲜得新鲜,汤要好,面也不能普通,还不能太贵(那种一碗128元的也不能天天吃吧)每多个条件就筛掉一家......老板老家就在台州的码头旁边,直接跟渔船进货,绕过中间水产商,少一重加价。所以,同样的价格,老六不仅比别家新鲜,给的分量还多。
看这满满当当的一盆啊,两条鲳鱼,下面埋了几长条带鱼,还有各种虾贝......你敢信只要五六十?价格不高,品质甚至不输我们在舟山渔港吃到的:当季白鲳和带鱼都很肥美,蒜瓣肉嫩而不松散,也没有烹饪不当的腥味。梭子蟹、蛏子、蛤蜊啊,都比在生鲜平台买的更肥硕多汁。舍得用骨头汤打底:先煎一下鱼,油脂激发出鱼骨里的鲜味,再加进一大早就炖上的猪骨高汤,最后下入台州当地面粉做的麦面,这能不香嘛?还很推荐加份鳗干:温州台州特有,自然晒干,会让汤更鲜噢~
店里总能听到很多广东口音,最追求清鲜的一群人都找到这来了!好标准的耙豌豆:外表形态完整,咬开绵绵糯糯,抿化在舌尖,豆香缕缕。趁热拌开,张大嘴,一大坨面填满自己饿极的灵魂。店家有做重庆面的道德观,不一味叠辣加麻,而是有足够的鲜香去平衡整体——光碗底辣椒面就用了三种干辣椒,分别负责提色、增香、增辣!重庆面条不追求太筋道,但每一口都活色生香,唏哩呼噜一碗就给干没了!随便加份浇头都不出错:用仔姜爆炒后的鸭腿丁鲜辣入味,牛腱和肥肠都是用火锅底料炒香去红烧的。能感受出重庆老板用心了!总体来说,木叔小面算平衡温和的流派。如果喜欢更重麻重辣的,可以去高胖妹面庄——就是重庆胖妹面庄的上海分部。他们家风格放在重庆小面里算油多的,豌豆也炖得更稀烂,所以拌面更黏稠,碳水加脂肪的满足更直接。如果既想要追求手擀面的劲道,又不愿意放弃浓香鲜美的汤底,我选择这家次坞打面。
别看只是一碗汤面,炒汤的底料多达六七种——每根面条都挂满了来自食材的鲜香,一口就上头。这一碗浙江诸暨特色的次坞打面,在当地的地位,相当于牛肉面之于兰州,我们之前还为了它专程跑去当地吃。这一家是拿了政府授权的示范店,跟本地的次坞打面几乎无差:面条真的是用杆子一下一下打出来的,延展性更强,在齿间回弹出正正好的分寸感;并且面条表面湿度足够,更能挂住汤里的鲜味。现烧底料烧汤的锅气和鲜气,也都到位了。而且配料的排列组合丰富,每碗鲜味都不同,能吃一周不重样。当地特色的配料,老板都坚持自己做:腐皮卷是老家买的豆腐衣,自己卷起来下锅炸的,泡进汤里吸满汁水;蛋卷则是用煎好的鸭蛋皮裹上纯猪肉馅(不掺淀粉黏合)蒸出来的,所有都是原滋原味的鲜。鳝鱼面,鳝段又厚又嫩,灵魂是雪菜,带来复杂发酵鲜气。牛肉炒面也不能错过,不是每家的五香牛肉都这么香!而且因为打面本身比其它面更能附味,卤牛肉的香气能牢牢黏在面条表面,每口面都上头。交通特方便,就在13号线武宁路站地铁口,豪浦广场一楼美食城里,很好找!陕西驻沪办餐厅的荞面饸饹
秦粤轩是陕西驻上海办事处的餐厅,大家听到这里就懂了——这里简直就是百花齐华的面食宇宙!(我司离它只有几百米,作为精神面条人感觉幸福死了红油连成一片,偏肥的五花,嫩嫩的黄花菜,看样子就觉得好吃。尝口汤瞬间开了胃:用的醋对了,不是陈醋,是臊子面原产地——岐山的醋,酸度没那么厚重深沉,明亮而爽口。臊子只是陪衬,灵魂当然还是这个荞面饸饹,面粉比例好,口感特别弹,像咀嚼QQ糖一般的韧性。夹起来就能闻到荞麦的草本清新,但又不会过于冲鼻,下雨潮湿的天气里来这嗦一碗,整个人那叫一个通透!陕西驻沪办的油泼面也好吃(手工面够筋道),但论辣椒面,那还是这家陕西汉中人开的汉思肴更香。一个沪漂多年的西安人原话:这家在上海的油泼面里,大概能排Top3吧。除了辣子更鲜香,面条也特别讨喜:薄、嫩但又保有弹劲,不管是喜欢软面还是硬面的朋友都能吃得舒服。还能选面条形态。按宽度来分:裤带面>biangbiang面>扯面>棍棍面,这家都能满足你。再补充一家上海神奇的油泼面:陕老顺(曹杨路地铁站口),面条是黄色的,因为面粉里加了不少鸡蛋,即使是面条重叠的部分,也是弹的,丝毫不粘牙。仿佛在吃意大利面,很独特的体验!总会在肠胃不太舒服的时候,想念人民广场附近这碗饸饹面。它跟上面那碗饸饹不同,没加荞麦,纯小麦面粉和面,然后用饸饹床(一种机器)压出来——相比纯手搓的面,表面会更滑溜,咬进去则有一脚滑入云朵般的松软。它吸了羊汤后会微微发福,但麦香和羊鲜融合后,滋味更温油了。这家是平顶山人开的店(上海有几家饸饹面都是平顶山人开的),不少河南老乡会摸来觅食,早上还有河南特色的烙饼卷万物~毕竟牛舌太娇贵,处理起来也麻烦,在日料店或西餐厅不花个几十块,一般是吃不到的。而这家面馆,28元一碗的拌面,牛舌多到看不见面。牛舌其实很容易老,但这家面馆的牛舌,片得薄如蝉翼,吃口又嫩,水煮时还放了香料,有点卤香,化开牛舌本身腥气,口感也不平淡。
普通面馆最多给一勺葱油一勺酱油,但他们家还要加一勺红烧牛肉的汤汁!连酱油,也是自己熬过的,整体调味提升了不止一个l再去自助加料区扫荡一圈,就能领略老板作为四川人的调味才华:咸菜都是自己做的!除了咸,还有点川泡菜的酸度,吃起来清爽。老板自制的辣椒酱最有特色,和自制咸菜拌在面里,能一层层搭出面条的味道层次。之前还有家叫金玉秋的,也是跟鲜味面馆一挂的牛类面,但已经关门了
上海好吃的苏式面真数不出几家,而东吴石府就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。完全没有鸡精那种用力过猛当头一棒的假鲜,是用心熬汤才能出来的自然醇鲜,仿佛一阵温柔舒坦的风。最基础的白汤都用了老母鸡、老鸭、鳝鱼、猪骨,熬8个小时。红汤则是在白汤基础上加入秘制酱油,多一重豉香酱香。汤面的子选项里甚至有【宽汤】、【紧汤】、【普通】,细节处做得很地道了。最稀罕的,是这口奥灶面汤底,用料特别实在,是普通红汤的整整两倍,还放了中式香料吊出复杂浑厚的香气与回甘——没有放糖,甜味全部来自甘草等天然草药。尽管比不上苏州老字号吃到的面条口感,但也挺满意啦。浇头也好,焖肉真的是标致:用的是肋条五花。炖过6小时的肥肉,已经半融半化,能征服一切猪肉爱好者。大约因为老板有私房菜的底子,一些功夫菜浇头做得可圈可点。看这个腰花,刀工精致,切口丝丝分明,炒出来弹嫩紧致,毫无腥气。喜欢这道很特别的杏鲍菇炒鳜鱼:细细切丝,薄薄浆过后下锅滑炒,不仅嫩,而且真的弹,拌面吃太棒!!不像很多只有酱油咸味,它的葱油干香非常扎实,而且用了虾籽酱油,相比一些店直接撒虾籽,可以保证每根面条都裹满虾籽,鲜气分布均匀!即使这篇文章不知不觉就写到了一万字,但写完只觉得:还有太多没能囊括进来。比如开业13年的清真永丰面馆,即将永久歇业,熟客们纷纷攥着现钞(是的,依旧只收现金)抓住最后几天再去吃一次辣酱咸菜面+咖喱牛肉汤。又比如逸桂禾的姐妹店逸记鹅馆也已拆迁关门。无限想念,这碗全城独一无二的鹅油葱酥拌面。又比如没有写到的虹口阿峰面馆、杨浦小无锡面馆、黄浦麦子香面馆、浦东三林的沪民饮食店、性价比大碗的春和面馆、专做湖州酥鸭大面的上面坊、大沽路上不少日本白领都喜欢去吃的青海拉面......都很优秀,都是附近居民和上班族的日常之光。确实好吃,但我们不会跟你说“这家面绝了,值得你穿越大半座城市来吃!”——即便是附近最爱它们的居民也会觉得夸张。但当他们想满满足足、定定心吃一碗面时,这家店总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——面馆其实就是这样的存在,它流淌在人们的日常里,甚至成为了一种情绪的背景。陕西南路打工人午饭在冯爸面馆填下一块大排,再过马路买杯hefa咖啡;下午1点,220辣肉面门口可能会出现抖音美食博主来拍摄;傍晚,浦东白领下班后去最近的海鲜面馆点几条黄鱼,再加一瓶啤酒;深夜,河南籍外卖小哥在人民广场送完最后一单,坐进老乡的店吃一碗饸饹。平心来说,这份榜单并不是要给面馆分出胜负,而只是分享在上海吃面的日常:有本地面,有外地面;有包容,有偏爱;有正宗,有妥协,有独创。